疫情期間,三沙市的50名志愿者響應號召,沖鋒一線,來到三亞支援抗擊疫情。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記者的鏡頭,來看看三沙市支援三亞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在三亞的日常。
早晨七點,符珠已經將防護服穿戴整齊,左肩背著酒精噴壺,胸前掛著一盒采樣管和棉拭子,帶上她的擴音喇叭,開始“掃街”。群眾街社區(qū)商鋪密集,為避免聚集,她常常會通過“報店名”的方式,提醒樓上居民依次下樓進行核酸采集。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符珠在“掃街”
“搞核酸”、“健康碼”、“間隔兩米”是符珠每天說的最多的話。她說,海南人做事都喜歡用“搞”來形容,感覺不管什么事情,“搞”起來了,就成了。來三亞一周時間,她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(tài)度,因為還有人比她更辛苦。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 符珠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 符珠:這些跟我一起的小網格員、社區(qū)的工作人員,他們從疫情到現在一個月不休息,每天都工作(到)很晚,一直繃著那根弦。核酸有時候到晚上的兩三點鐘才出結果,這時候出現了有確診或者陽性,他們馬上就要聯系醫(yī)護人員。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吳亞鐵在給居民配送物資
符珠的采樣工作剛結束,吳亞鐵和邢慧強就開始忙碌起來。吳亞鐵說,他的工作像外賣騎手,每天從社區(qū)微信群里接到居民們發(fā)來的“訂單”,在社區(qū)入口核實過電話和門牌號后,騎上他的“雷公馬”,到達居民樓下,交到居民手中,完成物資傳遞接力的最后一棒。
吳亞鐵告訴記者,他們負責的這片區(qū)的網格大概有400多戶,每天要來回送30多趟,高峰期是早上十點半到中午一點鐘,下午三點半到七點鐘,大家吃飯的時候是高峰期。
與普通快遞員不同的是,為了防止病毒通過物品傳播,物資送達居民手中之前,還需要經過仔細的消毒。吳亞鐵手上的小噴壺,每天能噴空兩個,中指和無名指不斷地按壓,也成了他的習慣性動作。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 吳亞鐵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 吳亞鐵:每送一份物資,他們就給我回饋一份愛心,都說謝謝你,辛苦了。當他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,我心里就特別地暖,我就覺得這個活,說值不值,就都在這個話里面。
符珠和吳亞鐵都是三沙志愿服務隊社會服務組的一員,也是三沙志愿者們的縮影。哪里有需要,他們就幫忙,哪里有困難,他們就出現,他們穿梭在社區(qū)的各個角落,用心服務社區(qū)需求,用情溫暖著每一位居民。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 吳亞鐵:我覺得我們三沙人一直都有一種三沙精氣神,敢于面對,不怕困難,在這種情況下,能盡我所能,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,為這次疫情阻擊戰(zhàn)打個勝利戰(zhàn)。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 邢慧強
三沙志愿服務隊隊員 邢慧強:我覺得中國人的血液里總是有一種想為別人去付出、奉獻的精神。勇于面對困難,勇于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,無論大小。
來源:三沙新聞
監(jiān)制/黃丹 范江虹 葉微
主編/陳銀玲 王欣
編輯/劉子怡
記者/邵天馳 周正 陳家祺(實習) 申澤凡(實習)
?三沙衛(wèi)視